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

有關佛教戎食


南傳佛教認為,身體只不過是心靈的一個寄存點,心靈才是真正的可自由體,要心靈得到真正的自由,必須通過修行、禪定和守戒等;都是修法的一種,跟道教的修法不同,身體既然是心靈的暫存點,當心靈離開後,身體已經不再重要,可以回歸大自然,重入食品鏈。
雖然南傳佛教是容許食肉,但可食的必是已死的肉食,不可刻意殺生以求飽溫自己的胃口 但這說法有人認為難以介定"已死的肉食",所以就發展出大乘佛教的不食肉戒律,其實南傅僧人很多都是不食肉的,但如在化緣時;供主給什麽食物僧人都食不會浪費


大乘佛教認為,肉食有味,有難令人做到""呢種境界,同時也給人一種引誘,令人容易因為貪食而犯殺生之戒,所以大乘佛教認為不食肉可避免做成以上惡因 ,令人容易修法。需然南傳跟漢傳法門不同,但他們的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:希望從守戒提升心靈的質素。我們並不是去評論那個法門對與錯,而是選擇那個法門較適合我們修行,令自己達到守戒私目的。
而有關牛肉問題 南傳佛教很大程度上受婆羅門教文化影響,婆羅門文化認為牛是破壞之神~濕婆神及守護之神~毗濕奴的坐騎,也是人類最好的朋友;牛幫助農民耕作,獻出乳汁哺充人類,是繁殖的象徵。因此,牛是神聖和不可侵犯的,應受人類頂禮膜拜的。現今的印度依然常常把"奶牛"一詞,跟"母親"一詞連用,組合成"奶牛母親"的復合詞;婆羅門文化認為牛只可以生老病死,不可宰殺,更不可食用,否則會有惡報,其罪如同殺死親生父母一樣。在中國也有傳說,古代的牛是食肉的,性格有於獅子,十分可怕 但最後受觀音點化,不再食肉,決心修行,因此應受專重的。


在佛教上,佛祖當年是騎牛走偏印度苦行,牛在佛祖講經說教時在一旁專心聆聽 ,久而久之對佛理有所了解,加上付出自己體力保護佛祖,被佛陀乘坐,助佛陀宣揚佛理,功勞十分之大;因而令部分不想完全不食肉食的佛教徒,以戒牛肉令自己心理"好過點"



(網絡文章分享,有錯請師兄們作出指點)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