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3日星期日

泰國佛教的組織


泰國的僧官制 ,仿摹政府的組織,自成一個系統。佛教的僧官,最高的是僧皇,下有四個僧王,分擔國務院長,宣傳部長,福利部長,教育部長。四僧王下,有僧伽大臣或稱僧伽宰相,性質與次長、司長相同。僧伽大臣以下,還有低級的僧官。泰國現有二十萬出家人,僧官有三千多。這些僧官,是有薪俸的(當然不多),由國家供給,這是政府對佛教的一種尊重。僧官的產生,是要由地方報上來,比方一縣或一市裡,有一個出家人,已經出家了很久(至少五年以上),或因精通佛法,或善於佈教,或對復興創立寺院有功績,或修持禪定,這樣呈報到僧伽國務院,經調查屬實,就通過政府,給予僧官的名位,然後一步步升上去。所以到了高層的僧官,總是年高(受戒年久)德重的。這種僧官制度,佛世沒有,中國、日本也沒有,可說是泰國佛教的特有制度。這種僧官制度,雖不合佛制,但也有其好處。它可以獎勵出家人,好好出家,勵力向上修學佛法。如出家以後,心向佛法,勇猛精進,其地位自然會逐漸提高。一般民眾對受到僧官階位的出家人,也特別尊重恭敬。雖然,真正發心出家的,並不一定為了做僧官,但由於他的道德、學問,或對佈教的努力,自然就被推舉為僧官。所以這種特殊的僧官制,對於泰國佛教,到現在還是有其好處的。


泰國佛教的組織,出家的,有僧官制,在家居士,有佛教總會,其任務為:團結在家信徒,護持三寶,協助僧團,推動佛教,興辦社會公益事業。政府方面,有宗教廳,這是政府與佛教聯繫的機構。而實際上,宗教廳的事情很少,因為僧團中事,有僧人自己辦理,不須 政府過問。宗教廳的主要工作,是替寺院代收田租或房租,所以僧眾與人民間,沒有直接的經濟糾紛。佛教總會,純是一種在家組織,跟中國佛教會,性質不同,因為他們祗是護持僧團,而絕不管僧團的內部事。同時,也和中國的居士林、蓮社等不一樣。他們雖很有組織,但如要拜佛,聽經,或作佛事,都到僧寺中去,從不與僧團爭執;不像中國的蓮社與居士林,成為變相的寺廟。泰國佛教總會在社會上非常活躍,一般青年和婦女,也會被領導起來,配合著推動佛教。像這些事,都由佛教總會去做,出家人則過著出家的生活。所以泰國的佛教,雖然在家出家各有組織,各做各的事,而配合起來,恰好能住持正法,利濟眾生。



泰國寺院的佛塔


泰國的寺院,雖其建築形式各有不同,然而每一寺院,佛像都非常多,而且同是釋迦佛像。同時,佛塔也多,每一寺裡,佛殿四周,每羅列著許多的塔,都非常莊嚴。塔的基層是四方形,或圓形,上面尖尖的,普通的都不太高;只有少數特殊的,建築得十分高大。泰國之所以有那麼多佛像佛塔,原來也有其緣故的。泰人因為信佛的關係,在他們在生的時候,有權位財富的,就塑了一尊佛像,或建一座塔,等到死後,就把他的骨灰放到佛像底下,或安在塔下,這實與中國人的營建生壙一樣。一般有名的佛像佛塔,都可以知道,那座塔是第幾世王的;某一尊佛像,是某皇親國戚或某大臣造的。按理說,這是很不妥當的。平常人不淨的屍骨灰,怎能放在清淨莊嚴的佛塔裡或佛像下!如在曼谷朗瑪機場到曼谷市區之間,有一座新修的大寺。據說,這就是泰國總理鑾披汶元帥和他的僚屬合同興建的。每人塑一尊佛像或塔,預備將來死後,安置自己的骨灰。這種風俗習慣,可說是非常特殊的。



2014年8月2日星期六

泰國、佛教


現在這世界上,有五個佛教國家,即泰國、 緬甸、高棉、寮國、錫蘭。所謂佛教國家,可以說上自國家元首,下至老百姓, 個個信佛──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徒。佛教在這些國度裡,奉為國教。其盛況,不但中國不如,就是日本佛教,也還差得多。這五個佛教國家,通常稱之為南傳佛教,也即小乘佛教,是從印度傳入南方的一派。照一般說來,大乘佛教應該更可以深入社會,與社會打成一片。而實際上,在盛行小乘的佛教國家,倒已真正做到了這一地步。


泰國佛教,先略說泰國的歷史。泰國的西面是緬甸,東面是寮國和高棉,北面則幾乎連接到中國的雲南。據學者研究,泰國民族,實在是中國的弟兄族 ,是從中國雲南移殖去的。在唐代,南詔是以雲南大理為中心的一個新興國家。 南詔民族與佛教有緣,一直到後代,雲南的雞足山,仍然是佛教區域,成為佛徒朝拜的聖地。大約在宋朝,這一民族開始向南方遷徙。最初所建立的王朝,叫素可泰王朝,素可泰城,在從曼谷到雲南邊境之間。王朝延續到元末,就衰亡了。繼之興起的,叫大城王朝(王系換了三次)。到清乾隆年間,因緬甸大軍攻入而滅亡。大城離曼谷不遠,原是佛教最發達的地方。當時緬軍攻陷大城,即大事燒殺,所有的宮殿建築,均遭焚毀,佛教的塔寺也不能倖免,所以泰緬兩族的仇恨是很深的。


大城王朝覆亡後,泰族群龍無首,有勢力的據地稱雄,分成了六個國家。當時,有一位鄭昭王(名信),興兵把緬人驅出大城,並迅速統一了六國,恢復泰國的政治秩序。這位鄭昭王,父親是中國人,母親是泰族人,是一位土生的中國華僑。他初時在大城王朝做官,因見大城王朝的末帝,昏庸無能,大城被緬軍圍困了兩年,不設法解圍,而只是一味固守。鄭昭王就領了五百華僑,突圍而出。不久,大城就被緬軍攻陷了。鄭昭王招兵買馬,許多華僑與泰人都響應他,發展到五千人。於是他就以華僑為主力,領導泰族向緬人進攻,把緬人逐出了泰境。此次泰族能夠從緬人的奴役下恢復自由,主要是靠華僑的力量。鄭昭王逐出緬人以後,自己就被擁為泰王。不到十年,就統一了全國。但他只統一了三四年,就被泰人害死。鄭昭王既被謀害,泰人自己另建立了作基王朝,至今已傳至第九世,有一百七十多年了。在中國的歷史上,這作基王朝第一代,也自稱姓鄭,說是鄭昭王的女婿,名叫鄭華,這樣中國才承認他。由於大城被毀,作基王朝第一世才把都城遷到曼谷,仿大城王朝的規模,修建塔寺王宮等等。


在作基王朝,有兩代帝王對泰國政治與佛教特別關係密切。這兩代國王,即第四世與第五世國王。第四世相當於中國的咸豐、同治年間。國王曾經出家,後來他的哥哥(第三代)死了,沒有兒子繼承王位,他為了國家人民的需要,還俗作王。他因自己長期出家,對僧團裡的事情了解很清楚。他覺得,泰國的出家佛徒許多生活情況,並沒有嚴格依照佛教的制度,所以他就指導僧徒另創新宗派,這就是法宗派 。原來的舊派,叫大宗派。現在泰國佛教,屬大宗派的很多,而實力則在法宗派手裡,因法宗派是皇家所尊重的。如僧皇及僧伽國務院長等,都屬於法宗派。這兩派,同是南傳的小乘佛教,只是對於佛教規律的持守,法宗派更為嚴格,大宗派要方便通融一些,但絕不像中國的方便。第五世年青登位,那時日本有明治維新,中國也有光緒帝新政。第五世王受了時代的影響, 也大大的革新。他曾到過南洋、歐洲考察,對國家的闢交通,興教育,建立文官 司法等制度,以及軍事的改革等等,均有良好的建樹。泰國之所以能夠始終維持其獨立,有許多因素。佛教的普遍信仰,和王朝的被推崇,是今日泰國的兩個重心,也是兩股偉大的安定力量,直到現在。


2014年7月23日星期三

佛曆計算


在公元1950年時,由全球各地區佛教協會組成的世界佛教聯誼會,在錫蘭的哥倫坡,舉行第一次大會,會中討論了關於佛陀降世、出家、悟道、成佛、進入涅盤的年歲、史實等校正。因爲南傳與北傳佛教所記載的時間點各有差異,所以做了討論後,得出共同結論如下:
  1. 佛陀降生於公元前623年的五月的月圓之日:(這是印度曆法,在中國的曆法則爲農曆的四月初八,訂爲佛誕日)
  2. 佛陀出家當時年為二十九歲,成道時是三十五歲,即公元前五八八年,五月的月圓日的晚上目睹天上眾星而悟道。(而按中國曆法,農曆臘月即十二月初八爲佛成道日)。
  3. 佛陀說法四十五年,八十歲涅盤,即公元前543年,五月的月圓日當日夜半時入滅。(按中國曆法,農曆二月十五爲佛陀涅盤日)。
  4. 佛曆是由佛陀涅盤時計算起:即將佛陀降生于公元前623年,減去佛壽八十歲,即得543爲佛涅盤年數(佛涅盤于公元前543年),再將543年加今年公元2014,即得2557但在公元1972年時,北傳佛教認為上述時間計算點有誤,應為佛誕後再加一年,所以在當年(公元1972)的佛誕日後,北傳佛教的佛曆增加了一年,以此推,若依今年2014北傳佛教的佛曆為2558,而南傳佛教的佛曆,則為2557年。

所以若是在南傳的系統,包含斯里蘭卡、泰國、緬甸、寮國等國家,顯示出的佛曆,就是2557年。
而北傳系統,包含中國、韓國、日本等國家的佛曆,則會標明2558年。

這是計算方式的差異,但若因流通的是南傳聖物,則以南傳的佛曆計算方式為準!!




2014年7月1日星期二

龍婆與阿贊

僧人
龍打 ( laung-da ):
較為年老的僧人,(da ) 有外祖父之意。大意是師公
龍普 ( laung-pu ):
資歷較深和老僧人,( pu ) 有外祖父之意。也即是師公,於個人喜好而稱呼。
龍婆 ( laung-phor ):
資歷深 , 中年的僧人,( phor ) 有父親之意。也即是師父
龍p ( laung-pi ):
年青或資歷較淺的僧人,( pi ) 有兄長之意也即是師兄
崇笛 ( somdej ):
所有法號之前都排有崇笛的大師,如崇笛多,都是僧皇級的僧人,在泰國有崇高的地位,崇笛是泰國國王親自册封的聖僧。現今泰國只有四位崇笛級聖僧。

崇笛贊多大師

周坤 (CHAO KHUN ):
周坤是必须由泰國王室親自任命頒發的一個级别,針對那些修行高和對社會佛教有貢獻的大師。其次,周坤還分為5個級别,目前我們知道的龍婆坤就是屬於三級周坤,越過周坤就是崇笛級别了。
以上都是穿黃色袈裟的僧人,主要居住在中部和南部佛寺內。需守戎約220條。

龍婆坤大師


古巴 ( KU-BA):
是泰國北部的僧人跟龍婆差不多也即是大師。古巴的袈裟深褐红色。需守戎120條。


因泰國北部靠近緬甸、老撾和柬埔寨,那邊有很多的人修習法術降頭,由於地緣關係,泰國北部地區的僧人都偏向於法術方面的修習。中南部的龍婆則較著重佛法修行。有不少的古巴師傅,也是從一名修習法術的在家阿贊慢慢對法術有一定造詣後,才接触到佛教文化,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,才選擇出家成為一名僧人。但是出家後仍然是以修習法術為主。龍婆出的聖物多以佛法加持為主,法術為輔,有很多很好的正廟佛牌也是龍婆出的比較多,例如崇迪、必打、南拍也、藥師佛、師傅自身牌等也是龍婆制作的更為人所認識和推崇。古巴則多以制作一些法術類的聖物,例如燕通、巴拉吉和一些招財、招人缘的佛牌,甚至陰牌。雖然在製作聖物上,古巴也會用佛法來加持引導,但是更偏重的却是法術方面的加持。在泰國,十個僧人裡面,受到廣泛認可和愛戴的,龍婆最少占7~8個。在老一輩的大師當中,這個現象更能體現出來。
雖然龍婆和古巴都是出家人,但由於古巴法術重於佛法,所以嚴格來說,在佛教教義上,古巴較偏向於“外道”的修習,而龍婆則相對比較正宗。當然,這個也不是絕對,但是相對來說就是這樣的情况。有人覺得古巴督製的聖物可能會更快速帶來幫助,但是論全面性往往還是龍婆大師的聖物更好。而這個亦可從市埸價格反影出來。



亞贊 (ajarn):
 泰文意指教師或師傅,多數中學以上教師都叫"阿贊"。
白衣亞贊:
在家修行者,主修法術,如降頭等多數是法師/ 醫師, 需守戎25條。
黑衣亞贊:
通常居於柬埔寨、寮國、緬甸,精於黑巫術,降頭。多數是降頭師或巫醫, 需守戎15條。多數透過法科辦事或治病。

 (以上僅屬個人分享内容,僅供大家参考,世事無絕對,文章只是提出相對性的對比,請勿對號入座,謝謝閱讀。)

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

法宗派和大宗派

現今泰國佛教以上座部佛教為主分為兩大宗派:法宗派和大宗派。兩大宗派都嚴謹地遵守佛陀制下的比丘戒律(二百二十七條比丘戒),但在這兩派比丘僧眾,日常生活規則仍有些許不同。出現兩大宗派是因為法宗派創立者~金剛智(拉瑪四世在即位之前曾在佛寺中做過二十七年的和尚),為不滿舊有僧團對戒律的鬆散而另立的一個佛教宗派~法宗派


法宗派(Thammayut Nikai)主要流行於王室人員為首的貴族階層信徒中,該派自稱「符合佛法的部派」,因此看重經典,強調要行解雙優,既要掌握經論也要嚴格持戒,嚴格規定受戒的地點、程序、儀式,僧人在頌經時要嚴格區別送氣音和不送氣音,規定雙肩披覆僧衣,尤其對奉守「不持金銀戒」非常認真,現有寺院一千多座。此派僧侶在國內居於少數,但掌握了上層僧伽的領導權,其成員又多是王室人員和貴族,因之有相當的實力,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。


大宗派(Maha Nikai) 又稱森林派 早期常在森林行苦行法門,學習法術經咒打座修行為主。現在主要流行於廣大民間的信徒中,為泰國佛教歷史最久的宗派。此派僧人持戒較寬,允許僧人抽煙,嚼檳榔及接觸金銀錢財等,在國內有二萬四千座寺院,分為泰北、泰南、泰中三部分,與法宗派合在一起統稱國內僧團四大部。大宗派僧人眾多,有深厚的群眾基礎,是泰國佛教發展的中堅力量。
法宗派和大宗派各有自己的僧王和行政系統,雙方和平相處,共同發展。




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

本廟與過廟佛牌



泰國佛牌的督製過程有是很嚴謹的,寺廟會先向有關僧官申請,上報所督製佛牌的法相、材質、數量、督制目的等信息後,經僧官或更高等級的僧人審批後,才可督造的。與一般那些所謂阿贊、龍婆或古巴做的商業牌完全是兩種概念。而正廟出的佛牌又可根據高僧的督製寺廟來劃分為本廟督製,或者過廟加持/協助加持的。過廟的佛牌往往在督制大師部分會先寫過廟去加持的最有名的大師,來提升市值以及關注度。




本廟與過廟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市值上的巨大差距。雖然材質和年份上都會造成價格差距,但實際上就是同樣的材質和年份,本廟的那尊也肯定是價值更高一些。這也是泰國佛牌界的一個定論。歷史上很多高僧在過廟時督製的佛牌都没有自己在原廟督造的同期、同材質的佛牌高。但是,就法力和佩戴效果來說其實是没有太大差別,因泰國的高僧都很虔誠,不會因為不是在自己的寺廟加持而開小差的。所以過廟加持的佛牌,反而市值上屬於性價比較高的佛牌類型。雖然有機會升值空間稍少,但若只是自己佩戴,基本上功效是差不多一樣的。再看很多大型法會,基本高僧都是受邀過廟去協助聯合加持的,這類大法會往往出的佛牌數量很多,造成市值没有同期高僧自己督製的佛牌高,但其功效強勁,當市埸消化後,其價格一樣大幅漲升。這反而給用家一個平價入手機會呢;當年的2500行走佛就是最好例子了。當年賤價,到今天升值何止千倍,市場到處假牌,真品難求。其實不論本廟或過廟佛牌,只要是高僧大師們用心督製,其功效是肯定的,價值亦會永遠存在的。